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政务新闻 > 要闻动态

山东省道路运输信息网:新质生产力推动山东港口走向世界一流

发布日期:2024/9/9 8:47:56 浏览次数:469次 作者:山东省道路运输信息网
    山东省道路运输信息网yuexiangsong128.cn讯,在山东港口日照港全自动化集装箱码头,无人驾驶的集装箱卡车往来穿梭,自动化轨道吊运行有条不紊,整个码头几乎看不见人。在这里,两个专业化集装箱泊位配套8台单小车远控岸桥、30台自动化轨道吊和15台无人集卡,让岸边装卸、水平运输和堆场装卸实现全自动化作业。

  近年来,山东港口集团牢记嘱托,加快绿色低碳转型发展,扎实培育新质生产力。旗下青岛港、日照港、烟台港等各港口着力建设智慧化港口,打造更加完善的供应链综合服务体系,同时推进港航物流产业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推动山东港口走向世界一流,持续引领全国港口业、航运业先进发展方向。

  在数字化和智能化转型中

  寻找新质生产力

  走进山东港口烟台港商品车滚装码头,几千辆等待转运的汽车蔚为壮观。一辆辆无人驾驶的AT—AGV精准扫描商品车车身,随即将其运转至指定地点,车与车之间准确地保持前后间距30厘米、左右间距10厘米,几乎“严丝合缝”。

  “目前,烟台港已通过物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形成商品车‘智能理货+智能转运+智能堆存+智能调度+绿色零碳’五大核心优势,实现全流程商品车智慧绿色滚装作业,作业人员减少60%,周转效率提高20%。”烟台港滚装物流公司技术信息中心副主任王一说。

  山东港口下大力气自主研发新技术,推进先进技术国产化替代,打破关键技术被掣肘、“卡脖子”的困境,实现了底层关键核心技术的自主可控和前沿技术引领式超越。

  “伟丽创新团队”的带头人赵伟丽对此深有体会。2020年3月,她带领团队开始攻关传统干散货智能码头改造。“把老旧设备群改造成全新的自动化、智能化设备,用中国人的一张‘网’统管起来并非易事。”赵伟丽说。

  她带着团队“摸石头过河”,一边仰望星空大胆构思,一边脚踏实地扎实推进,完成“全球首创火车车厢智能吸扫机器人”“全国首创远控装载机清舱作业技术”“全行业首创3D数字孪生大型散货智慧库场系统”等创新项目,获得16项国家专利和6项行业领先成果。

  基于他们的研究成果,2022年6月,山东港口青岛港前湾港区北岸,一座基于已运行30年的传统装卸码头升级改造而成干散货智慧码头,码头平均作业效率提升超过20%、平均能耗率降低10%以上、人员配置压减370人,年可实现节支增效6000余万元,打造了传统干散货码头自动化升级改造的样板。

  自2019年8月成立以来,山东港口集团始终坚持创新驱动、科技引领、自主攻关,挖掘和培育新质生产力,以科技创新赋能产业创新。

  在日照港全自动化集装箱码头的远程控制中心,岸桥司机远程操作,码头的实时画面在大屏幕上清晰可见。

  “港口推动码头数字化转型升级,打造了智能管控系统,也就是码头的‘智慧大脑’,可以远程监控、操作岸桥作业。”日照港集装箱分公司IT部经理马龙涛说,“智慧大脑”助力自动化轨道吊作业,装卸效率提升超60%。

  “我们实现了船舶作业、水平运输、堆场作业三个环节的全自动化。对整个生产作业过程线上提前推演,保证实际码头现场作业实现‘零差错’。”日照港集装箱智能化码头研发团队带头人胡继龙带领团队对600余项清单问题、上百个关键点,与山东港口“连钢创新团队”会师攻坚、逐个突破。

  山东港口还制定实施《智慧绿色港顶层设计方案》《科技创新“十四五”规划》《数字化转型总体规划》等专项规划,明确打造“协同、智能、敏捷、高效、绿色”智慧生态圈层的战略方向,与华为、阿里、同济、武汉理工大学等企业及高校院所合作,汇聚各方力量,推动科技赋能、数字化转型,持续提高港口生产和服务效率。

  在完善供应链综合服务体系中

  培育新质生产力

  新质生产力不局限于技术创新。近年来,山东港口准确把握趋势变化,顺应市场发展需要,聚力打造依托港口的一流供应链综合服务体系,加速由“单一港口运营商”向“供应链综合服务商”转型升级,努力把“供应链”打造成“共赢链”,从港口业务向外拓展,持续培育新质生产力。

  “总有联通您的班列、总有适合您的航线、总有满足您需要的服务……”近日,山东港口连续在临沂、淄博举行两场供应链综合服务体系推介会,并为两个城市的代表处揭牌。其中,淄博代表处的揭牌标志着山东港口在山东省内的10个代表处全部实现揭牌运营。

  聚焦全链协同,山东港口不断深化“港口+政府+海关+铁路+企业”联动,创建关港联席会机制,创新通关模式和监管方式,推动通关便利化。山东港口贸易集团党委委员、副总经理徐伟介绍,他们积极推动港产城融合发展,按照“以港带产兴城”的思路,与山东16市全部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并已在10个市设立山东港口代表处,组建港城联合体,投资近2000亿元布局建设临港产业,全面融入上合示范区、山东自贸区、济南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建设。

  山东港口集团成立5年来,在山东各市累计招商引资137.7亿元、带动就业8100余人;完成投资1878亿元,年均投资是港口整合前的3倍;实现纳税241.3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达16.7%。

  记者了解到,山东港口还携手辽宁盘锦,打造中国北方船用燃料油生产基地,完善供应链综合服务体系拼图,并在西安、太原、郑州等地召开推介会,发起构建港航供应链综合服务体系“十大倡议”,得到合作伙伴的一致认可。如今,在山东港口集团及上下游产业链上,和合共生的价值理念成为共识,港口生态圈层加速构建,新质生产力“源泉”持续涌动。

  “我们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倡议和RCEP协定,在新加坡揭牌山港托克国际公司,发挥各自优势,开展铁矿石、铜精矿等贸易业务,更好服务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安全顺畅稳定,助力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徐伟介绍。

  此外,山东港口还大力发展海外仓、海外物流园等业态,成立欧洲、非洲、东南亚、西亚4个海外区域公司,设立10个海外仓,总面积超过40万平方米,形成面向全球的海外仓发展格局,完善国际供应链网络,提升全球资源配置能力;深化与中远海运、日本伊藤忠、英国BP等行业头部企业务实合作,年进出口货值达3.68万亿元,拉动外贸进出口额2000余亿元。

  在港航物流产业绿色低碳发展中

  引领新质生产力

  王本龙曾在山东港口青岛港的加油站工作多年,如今他有了新职位,成为青岛港前湾港区加氢站站长。他以前从未想过,自己会成为青岛港氢能港口建设和绿色低碳转型的“引领者”之一。

  “加油站和加氢站的工作存在相似之处,但加氢站对工作流程、安全保障、操作规范等方面的要求更高。更重要的是,这是港口持续进行绿色低碳转型的基础性设施。”王本龙说,加氢站2022年4月12日投入运营,截至今年7月底共计加注氢能集卡3660车次,累计加氢量80000千克,节省柴油等传统能源43.6万升,减少二氧化碳1153吨。

  氢能被认为是最清洁的能源之一,建设氢能港口是青岛港瞄准的另一新质生产力发展方向。自2019年起,青岛港启动氢能集卡、轨道吊研发工作,首创氢动力自动化轨道吊,开展氢能集卡规模化示范应用和氢能港口关键技术集成及示范研究工作,为全场景氢能港口建设打下坚实基础。

  绿色发展是港航物流业高质量发展的底色,新质生产力本身就是绿色生产力。山东港口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将生态保护放在战略优先位置,推动整体绿色低碳转型发展,并持续探索港口碳达峰碳中和。

  登上烟台港商品车滚装码头三楼平台,可见码头上的不少建筑物上都有光伏板。王一对记者说,烟台港建设了船舶专用岸电系统,铺设2万平方米、年发电量200万Kwh的光伏设备,并配套储能设备,实现商品车在港运输全流程从“油耗”到“电耗”的转变。

  在烟台港西港区的一处花园,假山上瀑布倾泻而下,凉亭旁边的池塘里莲叶田田,几条小鱼在荷叶下躲避阳光。烟台港安环科技部主管崔晓阳说:“烟台港西港区完成了雨污分流改造升级,实现生产污水收集全覆盖,全部废水经污水处理厂处理后再回收利用。回收中水用于港区绿化、抑尘等领域,非传统水源占港区全部用水的30%。”

  相似的绿色低碳场景,在山东港口集团旗下的各个港口随处可见。渤海湾港潍坊港区有4台风力发电机,年发电量约7000万千瓦时。“目前整个潍坊港区的用电量是3500万千瓦时,加上‘氢’进万家等项目,整个潍坊港区的碳排放量基本上为零,富余的电还能上网,降低企业用电成本。”山东港口渤海湾港生产业务部部长张振琨说,今年3月,他们发布“零碳港口”创建方案,标志着山东港口零碳港口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

  宜电则电、宜气则气、宜氢则氢。山东港口着力打造生态友好型港口、构建清洁用能体系的同时,也积极影响上下游、相关方,从运输侧和平台侧双向发力,为港航物流产业赋予绿色低碳属性。据介绍,山东港口还出台接电补贴、优先靠泊等政策,先后实现了港作船舶、渤海湾客滚、航运集团自有船舶岸电常态化使用,2023年岸电使用量达到1500万度。
上一篇: 山东省道路运输信息网:山东淄博:加快构建以信用为基础的交通运输新型监管机制
下一篇: 山东省道路运输信息网:山东省交通运输行业货车驾驶员安全行车百万公里劳动竞赛结果公布